钢厂采购积极性受挫 部分地区焦炭价格下调
本次测试,隆基研发团队针对p-HJT硅片对电阻率、寿命等性能指标的需求,升级了拉晶工艺;同时,通过不断突破界面钝化工艺及窗口层微晶工艺,使得本次电池测试无论在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Voc)还是填充因子(FF)均得到了大幅提升,较上次相比分别提升1.06%、0.3%和1.1%。
昨天,光伏、风电、储能板块与个股组团式下跌,这在新能源特别是光伏大跃进的今年,印象中还是头一次。光伏产业的过去,就像现在各国政府对于氢能的补贴一样。
目前,德国基准电价已经达到805欧元,是去年同期的10倍。减少碳排放,延缓地球进入不可逆的低烧区,关系到全体人类的共同命运。一方面,虽然欧美在身体上很需要,光伏装机量猛增,户用光伏更是猛增,偏偏还要设置种种障碍,一副不乐意买的样子,好像吃了多大的亏。虽然这份提案中没有具体提及任何地区或原产国,但基于某些历史性原因,市场还是对光伏产品是否会受到影响有些许担心另外,还有外部和内部两个矛盾,即逆全球化浪潮与中国企业出口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高耗能高补贴之间的矛盾。
首先看两个需要的底层逻辑,是否可以动摇。前晚,一则关于《通胀削减法案》的传闻疯传。根据双良节能中报披露的数据,公司的硅片业务收入达到20.67亿元,而2021年仅为2.35亿元。
而在此之前,其不过是一家年收入6亿左右的光伏及蓝宝石设备制造商。值得注意的是,跨界概念股中多数企业均选择了正处于技术窗口期的电池片环节。细数历次光伏行业的技术变革,均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红利期,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会获取超额收益。其中,上机数控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跨界者。
随着跨界潮的愈演愈烈,A股市场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有望复制上机数控、双良节能的发展轨迹。截至中报,营收增速和业绩增速分别下滑至219%和86%。
届时,公司的经营业绩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就像上机数控的2021年。与上机数控相似的是,双良节能在宣布进军硅片业务的当年,便已实现小批量出货,但对于经营业绩的贡献微乎其微。进入2022年以后,随着20GW硅片产能逐步达产,公司才真正进入业绩释放期,就像上机数控的2020年。在当前光伏行业持续高景气的背景下,只要这些跨界者不是单纯的概念炒作,在产能如期投产后,经营业绩在短期之内势必会迎来大幅改善。
2020-2021年间,公司股价狂飙20倍,由最低11.81元/股飙涨至最高254.37元/股。将来时:宝馨科技、沐邦高科暂时领跑通过上机数控与双良节能的对比,可以看出光伏跨界者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基本都遵循着相同的发展轨迹:首先,两者在宣布跨界以后,产能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投产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出货,既展示了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经营效率,又打消了市场对于概念炒作的疑虑。按照公司的规划,至2022年末公司硅片产能将达到50GW,这意味着下半年新增的30GW产能,将于2023年全面实现达产。最后,参考上机数控,随着业绩基数的增加,业绩增速开始有所放缓,股价的多头趋势也正式结束。
通过复盘上机数控和双良节能的跨界历程,笔者发现两者的经营业绩以及股价走势基本趋同,只是当前所处发展阶段有所不同。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公司股价也于2021年开启暴涨模式,由最低3.23元/股上涨至最高20.05元/股,最高涨幅高达520%。
其中,宝馨科技的2GW HJT产能预计将于2023年年中投产,同时公司近期还与与张春福教授、朱卫东副教授等业内权威人士达成合作意向,拟共同研发HJT-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沐邦高科梧州10GW TOPCon项目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并聘任原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郭俊华为公司总经理。其中,营业收入由2019年的8.06亿元提升至30.11亿元,同比增长273%;归母净利润由1.85亿元提升至5.31亿元,同比增长187%。
进入2021年以来,跨界光伏逐渐成为A股市场的一股风潮,而诸多跨界者也纷纷迎来了业绩以及股价的双丰收。进入2020年,随着20GW硅片产能的投产,公司的营业收入及经营业绩也迎来了暴发式增长。受益于此,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均取得暴发式增长,增速分别达到244%和245%。这类似于当年隆基绿能转型组件一体化后助推了TCL中环、上机数控等硅片厂商的崛起。毕竟,当前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际产能尚未进入过剩阶段,产品基本不愁销路。而随着跨界者的不断增加,未来这些企业也有望复制两者的发展轨迹(文章第三部分有具体名单)。
过去时:上机数控成跨界模板虽然光伏行业的跨界潮是近两年间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提升才逐渐兴起,但在此之前,并不缺少新进入者,只是彼时的关注度较低。不过,随着业绩基数的增加,以及扩产节奏的放缓,进入2022年以来公司的业绩增速有所放缓
这类似于当年隆基绿能转型组件一体化后助推了TCL中环、上机数控等硅片厂商的崛起。而随着跨界者的不断增加,未来这些企业也有望复制两者的发展轨迹(文章第三部分有具体名单)。
其中,上机数控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跨界者。同时,公司又于近期公布了50GW的新产能规划,这将为2024年的业绩增长提供保证。
受益于此,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均取得暴发式增长,增速分别达到244%和245%。其中,上机数控和双良节能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两者在经营业绩实现暴发式增长的同时,股价也连创新高,上机数控更是成为A股市场中少有的20倍大牛股。细数历次光伏行业的技术变革,均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红利期,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会获取超额收益。而在众多电池片环节的跨界者中,宝馨科技与沐邦高科的进展最快。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概念股中多数企业均选择了正处于技术窗口期的电池片环节。此外,公司还于2022年3月宣布进军组件环节,并在包头投建20GW组件产能。
与此同时,公司股价也遭遇了膝盖斩,最高跌幅达到72%。而在此之前,其不过是一家年收入6亿左右的光伏及蓝宝石设备制造商。
通过复盘上机数控和双良节能的跨界历程,笔者发现两者的经营业绩以及股价走势基本趋同,只是当前所处发展阶段有所不同。按照公司的规划,至2022年末公司硅片产能将达到50GW,这意味着下半年新增的30GW产能,将于2023年全面实现达产。
2020-2021年间,公司股价狂飙20倍,由最低11.81元/股飙涨至最高254.37元/股。进入2022年以后,随着20GW硅片产能逐步达产,公司才真正进入业绩释放期,就像上机数控的2020年。根据双良节能中报披露的数据,公司的硅片业务收入达到20.67亿元,而2021年仅为2.35亿元。其中,营业收入由2019年的8.06亿元提升至30.11亿元,同比增长273%;归母净利润由1.85亿元提升至5.31亿元,同比增长187%。
就在近期,一期5GW产能已经顺利投产。毕竟,当前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际产能尚未进入过剩阶段,产品基本不愁销路。
进行时:双良节能已进入业绩释放期同为光伏设备制造商的双良节能,紧随上机数控的步伐,于2021年宣布进军硅片环节,意图复刻上机数控的成功之路。在索比光伏网整理的跨界概念股名单中,多数企业的业绩基数均较低,部分企业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
截至中报,营收增速和业绩增速分别下滑至219%和86%。其中,宝馨科技的2GW HJT产能预计将于2023年年中投产,同时公司近期还与与张春福教授、朱卫东副教授等业内权威人士达成合作意向,拟共同研发HJT-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沐邦高科梧州10GW TOPCon项目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并聘任原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郭俊华为公司总经理。